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收看“周末理论大讲堂”第151讲

发布时间:2025-04-14浏览次数:10


2025411日,由教育部主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承办的“周末理论大讲堂”第151讲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进行了观看学习。

 本期讲座由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中央新闻采访中心主任、高级记者张晓松主讲。他讲座的主题是《领悟两会精神,传递信心力量——观察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内容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重要活动与指示精神。他强调总书记深入各代表团交流,彰显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的情怀;对粮食安全、科技创新等议题高度关注,擘画国家发展蓝图。讲座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代发展脉搏的精准把握,凸显两会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为治国理政提供生动指引。

 讲座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反响热烈,积极交流学习心得,以下为部分老师的心得感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 洪凌艳

张晓松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是一部生动的治国理政教科书。那些深入代表团的交流、关切民生的询问、擘画蓝图的讲话,无不彰显着大国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从粮食安全到科技创新,从生态保护到民生改善,总书记的每一声询问都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坚守,每一次指示都传递着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作为思政教师,我们要将两会精神融入课堂,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发展信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赵黎

通过学习本期“周末理论大讲堂”,我对近年来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落实成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2025年两会期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依然是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深刻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要求,用心用情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交朋友,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党员先锋作用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运用好人工智能等新型教育教学工具,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状态观察引领的同时,将学生困惑、社会热点融入思政课堂,让思政课成为学生解决思想困扰的阵地,帮助学生明晰前进方向,坚定理想信念,为培养更多时代工匠而努力奋斗。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余梦莉

通过观看本次主题讲座,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发展脉搏的精准把握和人民情怀的深沉坚守。作为思政教师,我更加明确自身使命:要将两会精神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实践,引导学生感悟制度优势,厚植家国情怀,激励青年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勇担使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青春力量。这场讲座不仅深化了我对两会精神的理解,更坚定了我将国家发展蓝图融入思政教育的信念。


船政文化教研室  栾静

聆听本次周末理论大讲堂收获满满。专家以高屋建瓴的视角,深入解读两会报告中关于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等关键议题的理论内涵,挖掘背后的政策逻辑与战略意义。教学中,我会把两会精神巧妙融入课堂,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方向,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切实履行思政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


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   罗奕楠

今天聆听周末大讲堂第151讲,我深刻认识到青年党员教师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讲台上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要把“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两会热词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生动实践。通过组织“两会精神进课堂”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让家国情怀在青春血脉里生根发芽。

站在三尺讲台,我们既要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更要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教育教学中践行两会精神,用青年教师的创新思维激活思政课堂,在培根铸魂的育人实践中书写新时代的教育答卷。


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  薛靖

收看本次讲座后,拓宽了我对两会精神领悟的深度与广度。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肩头重任:要把两会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化作鲜活的育人养分。今后,我将坚定不移地把国家宏伟发展目标与思政教育紧密相连,引领学生洞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深切体会党始终不渝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从而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培育学生深厚的爱国爱党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