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优·美”教学工作坊在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召开了《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第七讲《寻找最合适的位置》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由程荟老师主讲,全体专职教师、兼职辅导员及外聘老师共同参与。
程荟老师别出心裁地从“动物园里有什么”活动开始,生动地引入什么是性格。这种独特的导入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着,程老师详细说明了职业和性格的关系,通过给唐僧师徒四人选职业这一有趣的案例,形象地阐释了性格会影响职业的选择。例如,唐僧的坚韧执着使其适合领导取经团队,孙悟空的机智多变则适合做业务拓展等职业,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并且,程老师还通过前沿科学论文结论进一步解释性格可以预测从事的职业,指出如果能够从事与自身性格匹配的职业,我们不仅身心能够更加健康,还能比其他人收入更多,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性格与职业匹配的重要性。
随后,程老师通过讲解最近火出天际的 MBTI 测验,从四个维度深入剖析了职业性格,并根据职业性格的特点详细解释了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寻找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这一环节紧密结合当下流行的心理测试工具,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方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在此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朱涵老师提出在讲解性格与职业匹配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多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列举一些因性格与职业不匹配而导致职业发展受阻的实例,通过这些正反案例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性格对职业选择的关键作用,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审慎地评估自身性格特点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这也契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强调的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提升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助力学生在未来职场中找准定位,实现自身价值。
集体备课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团队内部的协同发展。不仅让每位老师能够迅速汲取他人之长,优化自身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且有力地推动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与践行,教师们积极探索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融合,培养出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