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进行时】“青春建功凝聚内核,理论宣讲同频共振”——轨道交通学院“青轨理论普及宣讲团”赴永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来源:轨道交通学院发布时间:2022-08-17 09:13:34浏览次数:237

为组织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8月5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组建青轨理论普及宣讲团前往福州市永泰县开展为期8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宣讲足迹遍布永泰县6个乡镇9个村庄。宣讲团通过参观研学、走访调研等方式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凝聚宣讲内核力量,围绕爱党爱国、乡村振兴、预防诈骗等主题,深入农村院坝、田间地头、集市景点等,开展助农式宣讲、沉浸式宣讲、走访式宣讲、直播式宣讲等形式多样的有内涵、有人气的理论普及宣讲活动。

 

理论宣讲是行走的思政课堂,宣讲的素材格外重要。永泰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宣讲团深入塘前乡官烈村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永泰县党员政治生活馆、大洋镇大展村昇平庄红色教育基地、梧桐镇春光村党建VR基地、梧桐镇坵演村初心馆、嵩口镇龙湘村等各个红色地标开展研学及走访调研,收集红色素材,追忆不变初心,汲取历史智慧,将习得知识转化为宣讲的内核力量,充实宣讲素材,巩固宣讲技能。

 

理论宣讲是一门讲道理的艺术,群众听得懂、听得清、听得进,党的理论才能入脑入心。此次下乡过程中,青轨理论普及宣讲团积极探索理论宣讲创新模式,推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深入农村院坝、田间地头、集市景点的理论宣讲,呈现出极具特色的“青言青语”理论宣讲新风貌,送上一堂堂接地气、聚人气、有温度的理论宣讲,打造引领学习、传播、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硬核力量,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宣讲团在梧桐镇白杜村深入农田,主动适应农民思维特征和接受习惯,通过说家乡话、拉家常、做农活等方式拉近与农民的距离,在农田里将宣讲内容传达至农民心间。

 

 

宣讲团在大洋镇棋杆村组织开展了“青言青语传承红色基因,乡音乡情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的游园会活动,采取“文艺+宣传”的模式进行宣讲,通过露天红色影片展播、红色影视剧配音、红色主题小游戏等,用精心制作的课件和音视频,引导当地居民群众尤其是当地儿童沉浸式感悟国家发展变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宣讲团在大洋镇青峰村、嵩口镇龙湘村深入街头巷尾、集市闹区,通过走访式宣讲,向老百姓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明发展前景,搭建起与基层百姓生活共融共鸣、共建共享的新平台,让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让宣讲活动接地气、聚人心。

 

 

宣讲团根据不同人群,在大洋镇青峰村开展民族团结专题宣讲、在大洋镇棋杆村开展党史专题宣讲、在永泰县行政服务中心开展禁毒防艾专题宣讲、在嵩口镇集市开展防诈骗宣讲等,贴合群众所需。

 

 

宣讲团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主渠道,推出云直播、云课堂,赢得年轻人理论阵地,提升理论宣讲传播力、扩大理论宣讲受众面,在青年群体中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思想共鸣和理论共鸣等,将“一时一地”的传统宣讲拓展为“随时随地”的网上推送。

 

 

宣讲团在大洋镇大展村、梧桐镇春光村邀请了数位五十年党龄老党员,一同开展座谈式宣讲,听老党员深情追忆往昔后,实践团成员们深受感动和启发,将自己的深刻感悟结合自己所习得的党史知识向在座的党员们进行宣讲,在热烈互动的氛围中将爱党的激情推向燃点。

 

(大洋镇昇平庄红色教育基地)

 

(永泰县VR党建馆)

此次实践活动的最后,我院与永泰县VR党建馆及大洋镇昇平庄红色教育基地共建理论宣讲实践基地,并将以此为载体,积极培育打造理论普及宣讲的优质平台,定期开展理论普及宣讲活动,全方位提升理论宣讲效果,切实推进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青轨理论普及宣讲团的所有团队成员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将党的理论知识带到基层一线、覆盖更多人民群众,真正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了理论宣讲的意义所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定将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用青言青语传承红色基因,用乡音乡情赓续精神血脉,让理论普及宣讲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