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

作者:来源:aoa体育发布时间:2025-03-18 09:38:29浏览次数:1570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群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全国同类唯一),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为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群核心专业,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骨干专业。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师团队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所在支部是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福建高职第一个)。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安全发展需要,具有安全评价、安全管理、安全应急等安全核心能力,以及交通运输安全、公路施工安全、电气安全、化工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行业能力,能够从事安全管理、安全评价、风险辨识、隐患整改、应急管理等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与控制、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安全评价、工程突发事件应急、无人机安全巡检与风险评估、现场急救与护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大型央企、国企、民企从事从事公路、建筑、轨道交通、港口、交通运输、机械、电力、化工、制造等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或从事安全评价、职业健康检测与评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项目安全规划审查等工作。

职业前景

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薪酬职级起点高、提升快、前景好。岗位成长后可成为安全总监、安全主管、安全部长、质量安全经理、环境健康安全主管等。

名师风采

/_upload/article/images/90/ae/736b5aa04a2f8a6311f35d2aa993/1794dc0b-af49-4d46-86e4-3e3dd7d9c265.jpg

房曰荣,博士,教授,学校双高建设办公室主任。是教育部安全行指委委员,安全技术与管理国家“双高”专业群负责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福建省示范性职教联盟负责人,省级教学资源库主持人,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福建省教育评估专家,福建省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福建省中华职教社专家智库专家,福建省省直机关师德标兵,福建省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备选),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杂志审稿专家,福建省应急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常务理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1项,教育部安全教指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项。

主要研究领域:安全系统工程、交通安全、隧道安全(地质灾害超前预报)、高职教育、质量管理。

mmexport1680077610859

 陈明仙,博士,教授,aoa体育院长,安全技术与管理国家“双高”专业群带头人,是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福建省应急管理专家,获交通运输部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福建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职业资格,曾公派赴新加坡、台湾等地交流学习访问。主持《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安全技术与管理省级教学资源库,主持省部级、市厅级教科研项目8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参编教材5部,发表教科研论文20篇。

主要研究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系统工程、交通安全,职业教育研究。

mmexport1627746573221

 陈榕,硕士,高级实验师、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公路、建筑工程)、交通部检测工程师(材料、公路、桥梁、隧道专业)、建筑工程安全B证、交通运输部交通建设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考评机构考评员、交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福建省综合性评标入库专家。现任aoa体育副院长,拥有十年土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经历,十余年土建工程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经历,先后参建多项公路和建筑工程项目。曾公派赴台湾交流学习访问,参与中非合作项目乌干达技能培训和工程机械项目辅助运营管理方案编制工作(2018),肯尼亚教育部大中专升级改造项目主要负责人,赴肯尼亚承担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培训项目中方培训师工作(2019),主编肯尼亚土木工程师资培训教材《土木工程制图与CAD》、《土力学》。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主要研究领域:工程检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

mmexport1627787120104

范自盛,硕士,副教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员。现任安全和环境学院副院长,是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带头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全国安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受聘福建省应急管理专家、晋江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专家、仓山区政府安全生产专家。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获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主持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参与完成1项福建省地方标准编制,作为骨干成员完成《福建省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十四五”规划》《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等安全政策项目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安全评价、电气安全、施工安全。

许贵贤

许贵贤,硕士,副教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员,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负责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群“双高”建设核心成员,受聘福建省应急管理专家、福州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主持完成多家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获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全国三等奖1次,省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参与完成1项福建省地方标准编制,作为骨干成员完成《福建省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十四五”规划》《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等安全政策项目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安全管理、安全评价、职业卫生。

潘瑜,硕士,副教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全国安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应急管理专家、中国红十字救护培训师,主持完成全国交通运输教指委课题、省教育厅教学科研项目研究多项,参与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及1个国家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参与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本科学报、CN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论文,主持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全国三等奖1次,省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作为中国十字会救护员培训师资,为本校师生和区域社会公众累计培训1000余人,普及急救知识,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

主要研究领域: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急救、道路交通

 

专业特色:

1.专业水平高

u拥有全国交通安全标准化考评一级机构(全国首批、高职首家)、交通安全评估与控制福建省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省级安全培训机构、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福建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

u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教育部安全教指委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奖项1项,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u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14门;

u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与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等单位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牵头组建的交通安全职业教育联盟获评省级职业教育联盟。

2.师资实力强

u安全技术与管理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u拥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1名、福建省教学名师1名、福建省专业带头人2名、福建省教育评估专家1名、福建省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2名、省应急管理专家8名、晋江市政府安全专家3名、福州市仓山区安全生产专家8名、福州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专家组专家3名;

u汇聚了来自国内知名院校和自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地留学归国的高层次人才,有教授3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9名;有博士教师3名,全部专业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拥有职业资格的“双师”教师占比达90%

u有注册安全工程师8人,持证安全培训师14人,全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员7人。

3.教学实训条件好

专业拥有优越的教学和校内校外实训条件。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交通土建及安全管理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有覆盖基础安全技能培养、智慧平安工地等行业安全技能训练,及消防救援等应急技能训练的虚实一体综合性实训基地等。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2个,满足人才培养、教师科研、人员培训、技术服务等需要。主要实训室如下表所示。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实训室

序号

实验实训基地(室)名称

1

国家级安全技术与管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2

省级交通土建及安全管理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3

基础安全技能培养

公共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4

人机环境系统安全实训室

5

电气安全实训室

6

通风安全实训室

7

行业安全技能训练

智慧安全工地实训室

8

交通安全实训室

9

安全评价实训室

10

工程安全检测实训室

11

职业卫生实训室

12

应急技能训练

消防安全实训室

13

应急救援训练中心

14

安全救护实训室

mmexport1616410204996

智慧安全工地实训室

2

安全救护实训室

mmexport1615870044476

公共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交通安全实训区

IMG_20210511_120024

公共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消防安全实训区

消防安全实训室

消防安全实训室

电气安全实训室

电气安全实训室

4.学习环境好

专业顺应科技潮流,应用VR/AR进行虚拟仿真教学,进行互联网+线上课程与线下课堂同步学习。开展多样化教学,小组间协作进行项目化教学,在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实操训练。

/_upload/article/images/49/38/336cecdb45359b2eb2c4afbf468b/a73e067d-d980-457d-9cc5-ee3c6837efd7.jpg

IMG_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