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
在赴巴黎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国家主席习近平
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
《传承中法建交精神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
的署名文章
其中
提到了一段
中法有关福建船政的往事
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法国最早接受中国公派留法学生;百年前中国青年赴法国负笈求学,其中一些有志青年后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新中国正式建交。
中国第一所法国式大学
福建船政学堂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
在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
陈悦看来
“现代意义上的中法两国友好交往,
从马尾的船政开始。”
1866年12月
福建马尾成立了
中国历史上
第一所法国式大学——
福建船政学堂
这所学堂不仅是
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的摇篮
也在中法文化交流中
发挥了先驱作用
成为中国近代史中的
璀璨一章
船政学堂旧址。(图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1877年初夏
魏瀚、陈兆翱等18位
船政学堂优秀毕业生
前往法国学习舰船制造
矿务、电气等
探索科技救国路
1884年
福建船政留法学人陈季同
将自己的多次讲座结集为
《中国人自画像》
在巴黎出版
一时间轰动法国
还有严复翻译《原富》《天演论》等世界名著;林纾、王寿昌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被翻译引进的外国长篇小说……
船政派遣了中国第一批赴欧留学生,培养了严复、詹天佑、魏瀚、罗丰禄、陈季同、邓世昌等一大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教育及社会科学人才,推动了中学西渐、西学中传和中西文化的融合。
一个法国人的塑像
在那时
还有一位促进
中法两国友好交往的关键人物
他就是法国人
普罗斯佩·日意格
日意格(图源:福建船政)
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厅内
除了船政精英群像、沈葆桢清晰画像
邓世昌事迹史料
这座由法国驻华大使馆
赠送福州市政府的
普罗斯佩·日意格塑像
也位列其中
日意格塑像入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龙敏摄(图源:中新网)
一个法国人的塑像
何以与沈葆桢、邓世昌并列
入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日意格于19世纪中叶
来到中国、学会中文
对中国越来越了解而产生感情
1866年
日意格开始协助左宗棠建船政
他把他所掌握的法国先进科技
教给中国人
还促成并亲自安排船政学生
到法国、英国留学
这是中国最早也最有成效的
留学活动
在当时被称为“探源”
也就是探寻西方科技的源头
在当时留法学生中
有的人成为
中国第一批舰船设计工程师
和技术工人
为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提供了最早的精英力量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的船政学堂为学生颁发的奖状。(图源:新华每日电讯)
日意格以自身为桥梁
让中国和欧洲建立起交流交往
让中国了解世界
也让世界了解中国
由船政牵起的中法友好交往
至今仍在续写
法国友人魏延年
从2006年起十几次来到马尾
探访船政史迹
收集、研究船政史料
也多次去到日意格的家乡
收集遗落在法国的船政史料
重新串联起了中法之间的关系链条
丰富了船政文化的历史
魏延年(左)在船政书局展示船政老照片(图源:福州日报)
为了致敬这段伟大的历史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也将与法国的媒体、导演合作
拍摄一部日意格先生
与马尾船政故事的纪录片
《寻找日意格》
法国当地时间5月6日
中法船政文化交流会活动
将在巴黎举行
船政的创办与发展
与法国有着紧密联系
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
共同传承和弘扬船政文化
延续中法两国
科技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海博TV等 编辑:陈起越、段圣祺